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头条热点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出舱后,为什么要被抬着上车?看完让人心疼

    信息发布者:hnhylyyq_lev8fgh3pzd
    2022-04-16 21:10:46   转载

   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出舱后,为什么要被抬着上车?看完让人心疼

    2022年4月16日09时56分,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。返回舱呈直立状态着陆,上一次直立着陆还是2005年时的神舟六号返回舱。



    直立着陆对舱内的航天员来说是有利的,他们能够以更加舒适的姿态着陆,减轻着陆时的冲击感。不过对出舱来说,就没有侧立着陆时方便了,搜救人员需要架一个特殊的装置,从舱内将航天员“吊出来”。

    从神舟十三号返回的直播画面中可以看到,返回舱舱门打开后并没有马上安排航天员出舱,而是先对他们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测。同时工作人员还要收集各种数据和信息,对现场环境进行勘测。


    确定三位航天员“感觉良好”之后,工作人员帮助三人组陆续出舱。首先出舱的是指令长翟志刚,接着是王亚平,最后是叶光富。

    三位航天员出舱后,都在第一时间向全国人民挥手示意,并接受了央视记者的简单采访。从视频画面中可以看出,三人的状态确实不错。

    不过从工作人员帮助航天员出舱的动作来看,还是十分地小心翼翼,并且在短暂采访并拍照之后,迅速将他们抬到了医监医保专用车上。


    那么他们为什么从出舱开始就一直保持坐卧位,而是被工作人员抬着走呢?问题的答案很简单:三位航天员刚刚从空间站返回,一时无法适应地球重力环境,而且他们的身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出舱后站立行走很可能会出现危险。

    我们来看一下具体的情况:

    1、惊心动魄的返回过程


    此次神舟十三号返回采用的是“快速返回”技术,飞船只需要环绕地球飞行5圈就可以调姿制动了,相比神舟十二号飞船返回绕飞11圈时缩短了至少9个小时。这大大减少了航天员在飞船内停留的时间,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“快速返回”技术的首次验证。


    不过航天员真正面临挑战的阶段是从制动到着陆这不到50分钟的时间,他们要经历过载、撞击、摇晃等过程。尤其在制动、打开降落伞和着陆三个节点,航天员要承受3.2G~3.5G的过载压力。

    虽然过载压力比升空时小了一些,但航天员判断降落伞打开的准确时间,也就无法做好承受速度骤减带来的撞击感,他们要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,遭受一次强烈撞击。


    当返回舱降落到145公里高度时,推进舱与返回舱脱离,大气的密度越来越大,空气与返回舱发生剧烈摩擦,底板产生上千摄氏度的高温,整个返回舱被火焰包围。

    虽然隔热材料让返回舱内的温度保持在25℃左右,但是王亚平和叶光富两位航天员能通过窗口看到外面的景象,这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。


    而且降落伞打开之后,返回舱内会出现较大的噪音,并不断晃动,正如航天员叶光富说的那样,“感觉晃悠悠的”,这会让航天员感到头疼、晕眩。

    在距离地面1米高度左右,反推系统启动,航天员切断主降落伞,伴随着一股火光和剧烈的灰尘,返回舱安全着陆,航天员再次承受撞击。不过这次撞击时,他们已经有了准备,全身处于紧张状态,并把座椅抬高,缓解冲撞带来的不适感。

    总之三位航天员安全着陆之后,虽然“感觉良好”,但是他们刚刚经历了过载、撞击、摇晃等过程,出舱后会出现一些不适,比如头疼、头晕等,直接站立行走恐怕会非常不舒服。


    2、着陆后会有“直立不耐症”


    如果你经常关注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的相关消息,会从他们传回的空间站生活视频中看出,三位航天员在太空“出差”时似乎“胖”了一些,尤其是面部,看起来有些臃肿。

    这并不是他们长胖了,而是在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下,体液会重新分配,会向头部和面部聚集,让他们看起来有些“发胖”。血液向头部聚集会让航天员感觉头晕脑胀,为了缓解这种症状,大脑会发出指令减少身体的体液总量。


    数据显示,航天员执行长期在轨任务时,体液会减少20%左右,这在空间站微型机环境下不会有任何问题。但当他们重新回到地球的重力环境时,就会出现血压较低的情况。

    另外,神舟十三号长期在轨生活,前庭系统已经适应了微重力环境,回到地球后无法保持平衡,换句话说,就是他们很可能不会走路了。

    这些症状叫“直立不耐症”,顾名思义就是没有办法直立。三位航天员刚刚着陆,很可能就患有直立不耐症,直接站立行走很可能会摔倒。


    3、航天员的身体发生了变化


    神舟十三号在轨任务为期180天,这让航天员的身体发生了一些变化,比如肌肉萎缩、骨质流失、免疫力下降等。

    人在地球上生活时,身体上一些部位的肌肉组织为了对抗重力而长期处于紧绷状态,比如腿部肌肉、后背部肌肉和骨骼肌等。但到了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下,航天员不再需要对抗重力,那么这些部位的肌肉就会萎缩。


    不仅如此,航天员的骨骼也会因为失重而出现流失,他们腿部、脊椎等部位的骨骼会流向身体其他部位。数据显示,航天员在轨飞行1个月流会失1.5%的骨质,在轨六个月骨质的流失可想而知。

    航天员在空间站的生活并没有我们看到的那么容易。他们睡觉时没办法“躺下”,只能漂着睡,无法感受到躺下的那种舒适感,睡眠质量不会太好。


    而且空间站每24小时能围绕地球飞行16圈,也就是说三位航天员一天之内要经历16次日升日落,这让他们的生物钟比较乱,即便他们按照合理的作息时间作息,但这种快速昼夜交替会影响他们的睡眠质量。

    睡眠不足、压力大、空间密闭、饮食不良、高强辐射等问题会导致航天员的免疫力下降,严重时甚至会引起免疫系统紊乱。

    所以三位航天员从空间站返回后,身体上的这些变化并不会马上恢复过来,他们的腿部肌肉萎缩、骨质流失,如果站起来行走,很可能会摔倒甚至发生骨折等危险。


    4、无法快速适应地球重力


    除了以上几点,航天员出舱后要被抬着走的原因,还有不适应重力环境。他们在空间站生活了六个月之久,生活习惯已经适应了微重力环境,比如移动身体主要靠手臂力量,经常把生活物品随手放在旁边的空气中等。

    当他们刚刚着陆地球时,重新回到了重力环境下,无法快速适应,甚至不会走路,站立起来很难保持平衡,需要一个过程才能重新适应地球重力环境。


    当然了,工作人员帮助航天员出舱并把他们抬上医监医保专用车,也是出于对航天英雄的尊重,让他们感受到祖国对他们的欢迎与重视。

    事实上,从返回直播视频中可以看到,返回舱着陆之后,工作人员并没有马上安排航天员出舱,而是在确保他们身体状态良好之后,等了大概半个小时才把他们抬出来。


    这样做除了要进行相关数据收集和确认之外,也是为了让三位航天员适应一下地球重力环境,让刚刚经历了返回时的惊心动魄后,做一个短暂的休息。

    所以说航天员出舱被抬着走,原因之一是他们还没有适应地球重力环境,同时也体现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团队对航天员的人文关怀。


    5、结语


   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已经安全返回了,他们接下来要进行为期半年左右的恢复疗养,直到身体的各项指标达到要求以后,才能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、工作和日常训练当中。

    神舟十三号返回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任务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结束,接下来将转入建造阶段,今年年底前将实施6次飞行任务,全面完成空间站的建造。

    最后祝贺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的凯旋归来,感谢他们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做出的伟大贡献,并预祝三位航天员早日恢复身体!


    #神舟十三号3位航天员全部出舱# #神舟十三号返回舱成功着陆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